去年5月,传媒报道在香港发现了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人的病例,这是全世界首次报道人类感染禽流感H5N1。至12月感染病例增加到13例,传媒的渲染引起香港市民一片恐慌,对食用肉鸡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以至“谈鸡色变”。
“禽流感事件”之后,广东供港活鸡的存栏量从原来的4000万只减至3000万只,广东境内的活鸡批发价也随之跌至3—4元/公斤的低谷。据行内人士统计,这次香港“禽流感事件”,给广东造成近10亿元的经济损失。因此,广东动植物检疫局作为统一协调广东省供港家禽检疫的机关,在香港“禽流感事件”发生后,就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为尽早恢复对香港供应活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们首先对禽流感疫源认真组织了普查。香港市场上供应的活鸡80—90%来自祖国大陆,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广东省。广东局调查发现,近年来,广东各大供港活鸡饲养场的鸡只,成活率都在96—99%之间。他们对近300个鸡场进行了疫情普查,共采集了2万多份血清,用先进的检疫设备和技术,进行了禽流感H5N1抗体检测,同时还采集了鸡粪尿和喉气管组织进行了H5N1病毒分离,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进一步用事实证明了广东不存在着H5N1。1998年1月17日,广东省有关部门接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查,广东局的检疫队伍和先进的检测诊断技术、设备,给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广东局对供港家禽的检疫管理和检测结果也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结束访华时也得出结论:中国不存在H5N1病毒,香港发生禽流感的疫源不在中国,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没有理由因香港“禽流感事件”而对中国采取贸易封锁或禁止措施。至此,有关禽流感疫源的问题已真相大白,避免了我国蒙受不白之冤。
双方本着认真负责、热情友好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供港活鸡的检疫程序、抽样标准、检验项目、送检要求、防疫措施以及运输要求等活鸡供港检疫和运作程序问题进行了反复的商讨,特别是在H5N1病毒检测方法问题上,双方经反复的试验对照,一致决定采用特异性好而稳定性强的血凝抑制试验(HI)来进行H5N1检测。这一检测方法的确定,统一了双方对供港活鸡的检疫标准和方法,同时也保证了广东健康活鸡按卫生标准供应香港,使香港市民增强了对大陆供港活鸡不带H5N1的信任。
为了强化供港家禽的检疫管理,确保供港活鸡的质量,广东局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香港渔农处的检疫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检疫措施。
1998年2月7日,第一批恢复供港的活鸡到港后,顺利地通过了香港渔农处的检测,投放市场后,活鸡的批发市场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售价比“禽流感事件”前上升了30%多,在香港引起了轰动。